National Day Rally 2004 (Mandarin)

PM Lee Hsien Loong | 22 August 2004

PM Lee Hsien Loong delivered his National Day Rally 2004 speech on 22 August 2004 at the University Cultural Centr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PM Lee spoke in Malay and Mandarin, followed by English.

 

The Mandarin speech starts at 13:18

国庆群众大会 2004

各位同胞

引言

明年,新加坡将欢庆40周年国庆。这些年来,我们取得了不少成就,并赢得其他国家的尊敬。我们刻苦耐劳,举国上下紧密合作,所以成功了。我们采纳了各种明智和有远见的政策,使整个国家受惠,并推动我们向前迈进。不过,更重要的是,新加坡人越来越有互相关怀的精神,人民和政府之间也建立了互相信任的关系。

这种互相信任的关系,是在李光耀先生担任总理时便开始建立的。他和那一代的新加坡人,充满建国的理想和热忱,他们相信我们能够建立一个全民一心,政府和人民同心同德的国家。吴作栋先生加强了这种良好的关系。吴先生以亲切和真诚的态度同人民沟通。他拉近了各民族、各阶层人士的距离,促使大家一起为共同的目标努力。

这种全民一心的精神,是我们最宝贵的资产。我们必须保留和发扬这样的精神。 当我们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时候,必须要讲求逻辑和理智,这样才可以制定明智可行,对国家有利的政策。不过,绝对不能忘记,任何一项政策都会影响民生。政策的问题就是民生的问题。政府须要尽力处理老百姓关注的课题。

重组和寻找工作

许多基层领袖告诉我,我们的当前急务是把经济搞好,制造更多的工作职位。这是降低失业率,帮忙低收入家庭的最好方法。我同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着手重组经济,使新加坡更具竞争力,吸引更多投资。我们的策略开始见效了,但是,这只是一个开始。

我有信心,如果我们继续重组经济,新加坡将能够吸引更多投资,更多游客,激发更多人自行创业,让新加坡和这个区域一起增长。我们的政策, 能为国家开创美好的未来。

但是,对个人来说,经济重组可能是痛苦的。一些人会失去现有的工作,新的工作也会出现。我们必须协助受影响的工人重新接受训练,提升技能,寻找可以胜任的新工作。我们有不少计划――例如政府的津贴,社区组织的援助等等,可以帮助生活出现问题的人。但是,同样重要的是,工人必须提升自己,争取新的工作的机会。要不然,他们将会落伍,失去自尊心,无法为家人提供好生活。

我很高兴看到不少年长工人掌握了新技能,成功的转行。为了表扬这些工人,新加坡劳动力发展局最近和《联合晚报》联合举办了“英雄榜”竞赛。今年的一位优胜者是张莲仙女士。她在一家银行担任督工23年。去年,她被裁退了。不过,她没有放弃,她参加了部分时间的护士助理课程。由于她表现杰出,全国心脏中心颁给她一份奖学金,让她报读全职的护理课程。现在,她找到了一份很有意义的工作――帮助心脏病病人。张女士很有决心,很有自立的精神,又肯为社会尽一份力。她能做到的,许多被裁退的工人也能做到。

生活成本和医药费

新加坡人关心工作,也关心生活费和医药费的问题,因为这些课题直接影响个人的生计。有时候,生活费的上涨不是我们所能够控制的,例如,原油价格的上升造成电费的上涨。鸡蛋也因为禽流感的蔓延而起价。

那些我们能够控制的问题,我们一定会尽力而为,以减轻人们的负担。大家都担心家人或自己会突然生一场大病,需要接受昂贵的治疗。我们须要改善健保双全计划,让人们更有能力应付高昂的医药费。这会减轻人民的顾虑和担优。卫生部长许文远正在处理这个问题。

解决生活费上涨的长远办法,是保持一个有竞争性,有活力,使大家受惠的经济。唯有这样,工资才会上升,才可帮助人们应付生活费的上涨。我们也能为失业者和贫困的人提供更多援助。

年长的新加坡人

年长的新加坡人特别担心生活费和医药费的问题。许多人已经退休,依靠公积金过活。因为我的就职演讲着重谈年轻一代的问题,有一些老一辈的人觉得被忽视了。政府不会忘记他们。其实,我们有责任好好照顾他们。有了他们,国家才有今天的成就。他们是社会里值得我们尊敬的成员。

政府最近填补年长新加坡人的保健储蓄户头,就是为了帮助他们,希望这么做能够减轻他们的医药负担。如果我们在未来有财政盈余可以分发给人民,我们不会忘记提供更多援助给年长的人。我们也会尽力在政策上做一些调整,让老年人生活得更自在。譬如说,只懂华文的老年人,出门行动时感到很不方便。因为公共场所的各种标志用的是英文。尤其是乘搭地铁时,他们更看不懂标志。的确,除了牛车水和少数的地铁站,其他地铁站的标志全用英文。不过,这些技术上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政府已经决定在所有的地铁站,设置多种语文的标志。我希望这能帮助那些不会英文的新加坡人。

中华文化和语言

除了民生课题,我们也必须积极保留文化传统。这样一来,我们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根。对新加坡华人来说,要保留文化传统,就必须掌握华文华语。

我在华校就读了12年。这12 年,奠定了我的生活观和处世的态度。今天,不论中国大陆或在台湾,我都听得懂当地人所说的话,不需要依赖通译员。在官方会议以外的交流,我都以华语进行,增进双方的感情和亲切感。

双语政策将继续是我国教育制度的基石。不过,我们必须改进母语的课程和教学方式。我们不能采用划一的教学方式, 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家庭的背景进行灵活教学。我们要确保每一名学生都有兴趣学习和使用母语。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我们必须设定实际的水准。同时,能力强又有兴趣的学生,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更多进修华文的机会。

我们必须培育一批精通两种文化的人材。教育部将推出一套高水平、充实的课程,以实现这个目标。这个课程所培养的,将是有能力掌握英文和华文,同时也了解中华文化和历史的学生。他们应熟悉古典文学,也应了解中国的近代史,现代史,以及社会的潮流。这对我国华族文化的传承是非常重要的。此外,这批人材能够同中国人在同一个思想频道上沟通,因为他们熟悉中国的文化典故,也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人精通两种语文,不过,那些做得到的人,肯定会很吃香,就业前景美好。

与中国的双边关系

我们虽然积极保留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并且鼓励人民使用母语,但是,我们必须记住,我们归根究底是新加坡人。尽管我们使用的语言相同,但是新加坡不是中国,也不是马来西亚、印尼或印度。我们是主权独立的国家,拥有自己的国家利益和观点。

我最近到台湾进行私人和非官式访问,引起了中国的强烈反应。中国抗议说,我们违背了“一个中国”的原则。我到台湾访问,当然不是有意要触怒中国。这不可能是我的目的,因为我们珍惜与中国的关系。我曾经和中国许多高层领导人会面,我很感谢他们热情的接待,我很重视彼此间的友谊,也很赞赏他们支持两国合作的积极态度。不过,即使是友好国家,有时候也会发生利益分歧, 或对同一个问题选择不尽相同的解决办法。这是国际政治的一个客观现实。当两国的意见不同时,我们必须冷静地站稳立场。

让我说明我为什么有必要去一趟台湾。台湾海峡两岸的危险局势,是本区域潜在的最大安全问题。在目前紧张的局势下,身为总理,我必须作出困难的判断。我了解中国领导人绝对严肃地看待台独问题。不过,我也必须亲自了解台湾方面的想法。在我从政的二十年当中,我认识了许多台湾各界人士,其中一些已经成为了泛绿和泛蓝两大阵营的主要领导人。唯有充分的了解了两岸领导人的思维,我才能对局势作出不偏不倚的客观评估,其他国家才会重视我们观点。这样,我们才可以协助避免有关各方对台海局势做出错误判断。我如果坐在办公室里,单靠阅读报告或观看电视新闻,是不可能透彻的了解实际状况的。

我们了解“一个中国”是中国的核心利益。自1965年独立建国以来,新加坡一贯保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因为这也符合新加坡的切身利益。1990年10月,我们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当时,中国已了解新加坡对台湾的立场,也了解由于历史因素,新加坡在台湾有着独特和重要的利益。这种利益对维持新加坡的国家安全仍旧非常重要。因此,我的台湾之行,并没有违背或改变我们的“一个中国”政策。

台湾方面十分了解新加坡的“一个中国”政策,也知道我们坚决反对台独。我们对台独势力的抬头感到非常担忧。因此,如果说我的访问助长了台独势力,这是不符事实的。

我访台之后得出的判断是,台湾海峡的确存在着误判和擦枪走火的可能。海峡两岸的人民都是我们的好朋友。一旦战争爆发,我们就会面临一个困难的抉择。这是我们非常不愿意看到的局面。不过,如果冲突是由台湾方面所挑起,那么新加坡不会支持台湾。

新加坡和中国的合作关系,向来建立在平等、相互尊重和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如果我们的合作受到影响,对两国都不利。

我访问台湾引起中国的强烈反应,使两国关系受到影响,我对此感到遗憾。我也对台湾媒体渲染和错误报道我在台湾的行程感到遗憾。

我不会改变我国的“一个中国”政策。不过,我有必要到台湾一行,同当地的领导人会面,以便在面对危机时,有把握为新加坡作出正确的决定。

养儿育女

让我跟着讨论一个重要的课题,那就是生儿育女的问题。过去,华族家庭喜欢多子多孙,多数家庭是三代同堂。但时代改变了,人们对生儿育女的想法也改变了。现在,我们最头痛的,是婴儿不够的问题。其实,这是个老问题,但情况越来越严重。

这里的华人还很传统。我们的婴儿有多少,跟生肖很有关系。1988年,我们大丰收,总共有五万个龙子龙女。但十二年后的2000年,数目减少到四万个。去年不是龙年,婴儿少得可怜,只有32,000个。如果一切顺其自然,到了2012年,这条龙可能缩小成一条小虫!

我了解年轻人的事业心很重,也有很多生活目标。我们必须设法减轻他们养育子女的负担。接下来,我会在英语演说中,宣布一些新的措施。

总而言之,生儿育女关系到价值观的问题。我们希望年轻一代重视家庭亲情,疼爱孩子。他们应该是为了享受天伦之乐才养育子女。

总结

我们的先辈建设的新加坡,结合了东西方的精华,这里有很多做生意、或施展才能的机会。我们常说,上人种树下人凉,我们这一代,正享受着上一代人辛勤耕耘的成果,我们也应该继续为自己和为我们的后代,种植能够遮阴乘凉的果树。

世界正快速的转变,新加坡也是如此。我很荣幸,能够在这个时候,带领年轻一代的新加坡人,在这个岛国为大家建立一个温馨的家园,为后一代的新加坡人打造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