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M Heng Swee Keat at Singapore-China Business Association's 30th Council Installation Ceremony
DPM Heng Swee Keat
Economy
Finance
Foreign affairs
17 May 2019
This article has been migrated from an earlier version of the site and may display formatting inconsistencies.
尊敬的新加坡中国商会会长胡进胜先生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临时代办张徐民先生
各位理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受邀出席新加坡中国商会第30届理事会的就职典礼。在此恭贺全体理事荣任理事职衔,也感谢第29届理事会为商会所作出的贡献。
新中合作源远流长、与时俱进
新中关系源远流长,两国之间的合作与时俱进。新中两国政府间的合作项目,从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天津生态城、到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充分展现了两国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两国领导人也维持密切友好的关系。去年11月,李克强总理到新加坡进行了正式访问。在访问期间,新中双方签署了多份合作协议,提升了两国的合作关系。今年,李显龙总理和国务资政张志贤先生分别到访中国,进一步深化两国之间的交流和友谊。哈莉玛总统最近也到访中国。我也将在下个星期到访中国,继续加强新中双边的合作。明年,也正是两国建交的30周年。
在两国的共同努力下,新中经贸合作将有更大的发展潜能。刚才,张徐民先生提到中国已连续6年成为新加坡第一大贸易伙伴。新加坡也连续6年成为中国第一大新增外资来源国。中国是新加坡企业投资的首选目的地。新加坡也是中国企业投资的目的地之一。我相信新加坡能继续为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拓展提供有效的平台。同时,这些驻足于新加坡的中国企业也能成为本地企业接触中国市场的重要伙伴。
全球局势所带来的机遇
当前,全球局势充满不确定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的报告显示,全球经济在2019年的增长将放缓至百分之3.3,比之前预测下调了0.2个百分点。[1] 中美摩擦持续、金融市场波动频频、英国脱欧前景不清晰。全球化带来的经济效益分布不均,造成的不满,影响了人们对全球化的支持。
但是,亚洲经济基础依然牢固。全球的经济重心已转向亚洲。亚细安预计到了2030年,会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另外,日新月异的科技是挑战,也是机遇。
我们必须了解全球趋势的走向,关注这些可能影响我们的外部因素。在保持谨慎的同时,也应该积极寻找适当的机遇。
推动合作、互惠互利
在这个背景下,“一带一路” 倡议在加强区域和多边合作上扮演重要角色。这个倡议回应了许多国家对更多、更好的基础建设和联通性的需求,并能促进中国和其他国家多方面的合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些也正面临着结构性的改变。要充分地发挥“一带一路”的潜力,我们就必须发掘新的竞争优势,并开拓新的合作项目。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李显龙总理提出了建议。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也可与其他国家携手到第三方市场开展更多项目。胡会长刚才也提到,除了为新中企业搭建合作平台,即使涉及第三方市场的合作,商会也不遗余力。
在此,我呼吁商会继续协助会员了解中国,提升会员发展的能力,推动新加坡与中国企业的对接,鼓励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创造更多合作的机会。我经常到中国探访许多企业,也和官员以及学者交流。每一趟行程都让我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感到惊叹。商会在过去五年举办了超过十次的中国考察,足迹遍布多个城市。今年六月,商会主办丝绸之路三国考察,让企业家们亲身了解不同地方的文化和商务环境。这些考察活动,为企业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带着企业走出去,也引进外国企业到新加坡。我希望商会在今后的考察项目,或是跟中国企业联系的时候,可以传达我国对“一带一路”的建议,让更多企业进一步了解新加坡经济合作的大方向理念, 同时鼓励他们到新加坡来投资。也希望商会在推动第三方市场合作项目时再接再厉,继续努力。我相信通过互相借鉴和结合彼此的优势,我们能取得共赢。
总结
新加坡中国商会自1970年成立,至今已有49年历史。两国正式建交之前,商会就扮演了对接两国企业的重要角色。长期以来,商会和两国的工商团体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对接,探求合作机遇。
在新加坡中国商会第30届理事上任之际,我相信新一届的领导人会延续商会对新中贸易发展的贡献。在新一届的理事里,既保留了经验丰富的成员,也新增了朝气蓬勃的成员。相信更年轻化的理事会秉持先辈们创会的精神,承前启后,更加倍地努力!要全面发挥新加坡人民的力量,我们必须在社会各个层面,包括商会商团,培养更多社会人才和领导人。最后,我祝愿新加坡中国商会会务蒸蒸日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也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1] Source: IMF World Economic Outlook April 2019.
Explore related topic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