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 Lee Hsien Loong at the Singapore Kwangtung Hui Kuan 80th Anniversary Lunch
SM Lee Hsien Loong
Arts, culture and heritage
Families and communities
28 May 2017
This article has been migrated from an earlier version of the site and may display formatting inconsistencies.
Explore by topics
Families and communities
Arts and culture
新加坡广东会馆会长何国才先生,新加坡宗乡总会主席蔡天宝先生,世界各地的广东会馆代表,各位来宾,大家好!
很高兴能和近千名海内外的朋友,一起欢庆新加坡广东会馆成立八十周年。我在此向远道而来的海外嘉宾表示欢迎,并向广东会馆八十周年大庆献上诚挚的祝贺!
早从新加坡开埠时期开始,宗乡会馆就在华人社会里扮演重要角色。作为地缘性组织和血缘性组织,会馆是早期移民在异乡联系乡亲或宗亲的地方。正所谓“四海之内皆兄弟”,先辈们漂洋过海来到南洋,同族同乡之间的互相支持是至关重要的。对离乡背井,到海外谋生的移民来说,会馆提供了一种心灵的依靠。当面对就业、住房、医疗和教育等各方面的问题时,会馆和乡亲们都会热心帮忙。
拥有80年历史的广东会馆,由广府、潮州、客家和海南,四大方言群的社会贤达共同成立,是个跨方言群的会馆。自创立以来,广东会馆便一直以团结四大族群,弘扬文化及照顾社会贫困老弱为服务宗旨。这么多年来,会馆服务社会的宗旨始终不变。在慈善事业方面,会馆每年都会派发红包给老人。在今天这个喜庆日子,会馆更是为广惠肇留医院筹得了两百多万元善款。感谢会馆的努力和支持。
在推广传统文化方面,广东会馆不时会举办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以及主办粤剧训练班和粤语课程等。
过去,一些人曾对本地宗乡会馆的未来感到担忧。他们认为现代社会改变了,已经不再需要宗乡会馆所提供的福利。宗乡会馆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了,会馆最终只会沦为老人家打麻将、唱卡拉OK的地方。
但是,时间证明,本地许多宗乡会馆都成功与时并进。除了延续联络感情,照顾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以及协助推广传统文化,会馆如今也在促进本地华社与海外华人的交流与合作上,发挥积极的作用。例如,广东会馆曾在2000年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广东同乡联谊大会。四海之内的广东乡亲都在新加坡聚首,场面盛大。今天的盛会同样也邀请了众多海外朋友来参加。在这里,我也鼓励所有的宗乡会馆和刚开幕的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紧密合作,共同发扬本土华族文化。
在这个数码科技时代,宗乡会馆可以借助科技的力量,更好地发展会务。社交媒体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会馆可以利用这个契机,吸引更多年轻人,更有效地推广会馆的活动。宗乡会馆也可以利用数码技术,将各方言群的童谣、山歌、地方曲艺、历史图片等保存珍藏,这样才能代代相传。我知道广东会馆几年前曾经出版一本《新加坡方言童谣选集》,并且还附上光碟,里头收录了50首源自广东、潮州、客家、海南和福建的方言童谣。 像:《月光光,照地堂》 这首广东儿歌,有些人就可能曾经听他们的爷爷奶奶哼唱过。
月光光,照地堂
年卅晚,摘槟榔
在这个数码科技时代,宗乡会馆可以借助科技的力量,更好地发展会务。
PM Lee Hsien Loong
这些童谣都是我们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感谢广东会馆为我们保留了这些珍贵记录和回忆。文物局也正在听取社会大众的反馈,探讨如何有系统地记录和保存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戏曲、民间文学等,让国人参与拟定新加坡文化遗产总蓝图。在这方面,各个宗乡会馆也能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协助提升国人对跨时代、跨族群文化的鉴赏能力。
最后,再次恭贺广东会馆成立80周年,祝贵会馆不断进步,越办越好!继续努力,再攀高峰 !
谢谢各位。
. . . . .
新加坡广东会馆会长何国才先生,新加坡宗乡总会主席蔡天宝先生,世界各地的广东会馆代表,各位来宾,大家好!
很高兴能和近千名海内外的朋友,一起欢庆新加坡广东会馆成立八十周年。我在此向远道而来的海外嘉宾表示欢迎,并向广东会馆八十周年大庆献上诚挚的祝贺!
早从新加坡开埠时期开始,宗乡会馆就在华人社会里扮演重要角色。作为地缘性组织和血缘性组织,会馆是早期移民在异乡联系乡亲或宗亲的地方。正所谓“四海之内皆兄弟”,先辈们漂洋过海来到南洋,同族同乡之间的互相支持是至关重要的。对离乡背井,到海外谋生的移民来说,会馆提供了一种心灵的依靠。当面对就业、住房、医疗和教育等各方面的问题时,会馆和乡亲们都会热心帮忙。
拥有80年历史的广东会馆,由广府、潮州、客家和海南,四大方言群的社会贤达共同成立,是个跨方言群的会馆。自创立以来,广东会馆便一直以团结四大族群,弘扬文化及照顾社会贫困老弱为服务宗旨。这么多年来,会馆服务社会的宗旨始终不变。在慈善事业方面,会馆每年都会派发红包给老人。在今天这个喜庆日子,会馆更是为广惠肇留医院筹得了两百多万元善款。感谢会馆的努力和支持。
在推广传统文化方面,广东会馆不时会举办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以及主办粤剧训练班和粤语课程等。
过去,一些人曾对本地宗乡会馆的未来感到担忧。他们认为现代社会改变了,已经不再需要宗乡会馆所提供的福利。宗乡会馆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了,会馆最终只会沦为老人家打麻将、唱卡拉OK的地方。
但是,时间证明,本地许多宗乡会馆都成功与时并进。除了延续联络感情,照顾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以及协助推广传统文化,会馆如今也在促进本地华社与海外华人的交流与合作上,发挥积极的作用。例如,广东会馆曾在2000年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广东同乡联谊大会。四海之内的广东乡亲都在新加坡聚首,场面盛大。今天的盛会同样也邀请了众多海外朋友来参加。在这里,我也鼓励所有的宗乡会馆和刚开幕的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紧密合作,共同发扬本土华族文化。
在这个数码科技时代,宗乡会馆可以借助科技的力量,更好地发展会务。社交媒体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会馆可以利用这个契机,吸引更多年轻人,更有效地推广会馆的活动。宗乡会馆也可以利用数码技术,将各方言群的童谣、山歌、地方曲艺、历史图片等保存珍藏,这样才能代代相传。我知道广东会馆几年前曾经出版一本《新加坡方言童谣选集》,并且还附上光碟,里头收录了50首源自广东、潮州、客家、海南和福建的方言童谣。 像:《月光光,照地堂》 这首广东儿歌,有些人就可能曾经听他们的爷爷奶奶哼唱过。
月光光,照地堂
年卅晚,摘槟榔
在这个数码科技时代,宗乡会馆可以借助科技的力量,更好地发展会务。
PM Lee Hsien Loong
这些童谣都是我们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感谢广东会馆为我们保留了这些珍贵记录和回忆。文物局也正在听取社会大众的反馈,探讨如何有系统地记录和保存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戏曲、民间文学等,让国人参与拟定新加坡文化遗产总蓝图。在这方面,各个宗乡会馆也能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协助提升国人对跨时代、跨族群文化的鉴赏能力。
最后,再次恭贺广东会馆成立80周年,祝贵会馆不断进步,越办越好!继续努力,再攀高峰 !
谢谢各位。
. . . . .
Explore related topics
